微信更新這半年:價值基石的動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源記物語
微信是什么?
這個最簡單的問題,問微信的12億多用戶,可能會有多達數萬個有所不同的回答。
這不一定是好事,但是不是壞事還值得仔細觀察。
當這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開始分野,微信的價值基石已經再次發生了動搖。
今年以來,微信更新的腳步愈發迅猛,在各類功能中都有頻密的變動。
微信已經越來越不像原來那個微信了。
再次發生了什么?
01 頻密更新的半年
本文編寫前的最新一輪微信更新,發生在7月21日。目前其Android版已更新至8.0.25,iOS版在7月20日已更新至8.0.26。
如果僅從更新頻率上來看,2022年這上半年,是微信更新最頻密的時間段,甚至超過了其剛發售的2011年。僅在2022年1月至7月,其就更新了8次之多,比某些年份的全年更新次數還要多。
而從2022年更新的方向來看,主要集中于在兩個方面:
視頻號的升級優化。
基礎功能的升級優化。
在視頻號的升級優化方面,2022年的幾乎每個更新版本都有動作。根本性的升級還包括:
視頻號創作者中心功能升級;
視頻號界面的顯示統一性優化;
視頻號開啟彈幕功能;
追加視頻號小店入口。
在基礎功能的升級優化方面,調整的幅度更多,還包括對話功能、朋友圈功能、公眾號功能、設置功能。根本性的升級還包括:
語音消息反對「暫停和續播」;
視頻通話反對「模糊不清背景」;
朋友圈公布照片由9張升級為20張;
對話框追加「音樂」按鈕;
對話框圖片追加「翻譯」功能;
對話框圖片發送數量從 9 張提升至 99 張;
對話框支持“全屏”輸出;
「消息通報橫幅」交互方式優化;
聊天記錄管理功能優化;
群聊管理功能的各類優化;
服務號/訂閱號通知和展出形式優化。
這半年集中于而頻密地更新之后,微信已經越來越跟原來的微信不像了。究其原因,是微信的基礎價值發生了挽回。
我告訴,騰訊的股價在這一年來再次發生了極大的波動。在歷經了多款獨立國家的短視頻挑戰響慢的過程中皆鎩羽而歸后,微信發力在短視頻上,當然有來自于騰訊集團商業化的壓力。但今天我們先把商業邏輯放到一邊,從微信本身的本質價值來談論這一次更新。
02 +新的模塊的做作
在張小龍極度尊崇的《失控》一書中,凱文凱利列舉了其萃取的大自然無中生有的“九律”:
分布式
自下而上的掌控
遞增收益
模塊化生長
邊界最大化
鼓勵犯錯誤
不求線性規劃,但求多目標
尋求長久的不均衡態
變自失和
其中,微信的演化迭代,更近似于其中的“模塊化生長”。即,通過將簡單且能獨立國家運作的模塊逐步組裝起來,創造一個簡單系統。
語音/圖文對話。
語音/圖文對話+朋友圈。
語音/圖文對話+朋友圈+公眾號。
語音/圖文對話+朋友圈+公眾號+繳納。
語音/圖文對話+朋友圈+公眾號+支付+小程序。
微信就是這樣,將一個個獨立國家運作的模塊組裝起來,從一款功能非常簡單的APP進化出了一個強勁的國民級生態系統。
而如今,微信在組裝的一個新的模塊是:
然而,這一次的模塊裝配,艱難而生硬。
因為,+視頻號,是微信的價值基石被動搖后不得不做到的不道德。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中國人的線上社交行為和習慣,基本上是由微信塑造的。比如,“隨時在線”“表情包式傳達”“非官方渠道信息蔓延”等等。而在抖音慢手經常出現之后的短視頻時代,微信在社交不道德和習慣上的話語權和定義權,被大大削弱了。
這是因為,「社交」和「信息」的關系發生了變革(好比是變化這么深)。
在人與人所構成的社交關系中,我們所有的戀情,都依賴信息的傳遞。沒有信息的傳送,這種關系是不成立的。這就像你通訊錄里躺著的某些人,盡管你加了ta,但你們沒有過任何信息的交往,你很難說跟ta創建了什么樣的關系。
過去,微信的所有功能升級,都是服務于“「信息」在「社交」中的功能”這個大前提的。搖一搖是,微信群是,朋友圈是,公眾號也是。
這是微信和微博的本質區別。微博的信息,不服務于社交。而微信的朋友圈,僅好友可見。
當「信息」演化到以短視頻為主的時代的時候,什么逆了?
信息的制作與傳達。
無論是文字還是語音,與短視頻相比,在“信息的原始呈現出和還原”這個維度上,不存在極大的差異。
因此,在社交中呈現信息的這個層面,較短視頻在某些方面比文字和語音好太多了。
這使得微信的兩個最重要模塊受到了相當嚴重的沖擊:朋友圈和公眾號。
當你獲取自己朋友的動態不是在微信朋友圈中,而是在響音和快手的短視頻上時,微信的基價值基石就有了一點小裂痕。
但是,如果僅限于此,微信是不會擔憂的。因為,即便你是在抖快上獲取朋友的各種信息,你要跟朋友聊天的話,還是會返回微信。
微信擔憂的,是社交行為及習慣的定義權被褫奪。
我們很顯著地看到,響音和慢手一直沒特別強調自己在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之間的界限。畢竟,就是「短視頻」這種形式的「信息」,對觀看者而言,對熟人/陌生人的要求不高。
因為,短視頻吸引人的,是「信息」本身的多樣性,而不是社交關系。
也就是說,短視頻平臺中,是「社交」服務于「信息」,而不是微信的「信息」服務于「社交」。
這才是微信價值基石的地動山搖。
因為,微信的一切功能,都基于“「信息」服務于「社交」”這個大前提。
背誦了這一點,我們才讀懂了微信在這半年甚至一年來更新背后的邏輯前提。
無論是打亂公眾號的排序方式,還是增強「看一看」的非好友屬性,以及發力視頻號,微信都是在試圖新的適應新的「信息」和「社交」的關系。
所以,我們看到,在微信這半年來的版本更新里,有6成以上都集中于在「視頻號」這個模塊中。
如果說,「社交」和「信息」的關系再次發生了變革,已經讓微信的價值基石再次發生了重要的動搖的話,這還僅僅是一半。
03 時代特點的變化
前文所講述的微信“模塊化生長”過程中,微信的第一個模塊是什么?
語音/圖文對話。
這是微信起家的模塊。當年,微信正是通過這個功能,一舉代替了通訊運營商,從而成為中國大陸社交APP的絕對領導者。
而如今,這個最堅實的模塊正在被用戶不道德的習慣改變而動搖。
微信是2011年推出的。彼時的互聯網世界,正在從PC時代進入移動時代的前夜。這個時代,有兩個時代特點:
用戶心態開放、大力、包容。
內容領域一片荒涼。
技術的變革使得社交關系有了更豐富的交互方式,前提是,當年的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來管理、拓展、深化自己的社交關系,是持正面和積極的態度的,人們對新技術給自己帶來更大、更廣、更豐富的社交關系是擁抱的。微信看見了語音比文字在交互上所具備的優勢,進一步減少了社交門檻和擴展了用戶圈層。因此,一個「通訊錄+語音交流」的簡單模塊,使得微信迅速崛起。
而當社交關系逐漸建立之后,相結合于社交關系的「信息」——即內容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微信堅決做一個克制而努力的“基礎建設者”,為所有人建造內容生產基礎,是具有長期戰略眼光的。這使得朋友圈和公眾號這兩個重要的模塊為微信牢牢黏住用戶有戰略級的功勞。在這個時代,因為交互方式的極大變革使得“所有內容都值得重新做到一遍”,是微信在內容領域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
時間跑到2022年,這兩個時代特點都變了。
首先,人們對相結合于移動互聯網的社交關系,已經從“開放、大力、多元文化”的心態變為了“我告訴離不開但我也不討厭”的狀況。
人們發現,原來我們不必須那么多關系,當所有的社交關系都集中在微信上時,微信就已經變為了一種對個人生活的極大侵入和干擾。
“社交焦慮癥”催化的罪魁禍首,微信可能是僅次于的那一個。
如今互聯網上的主流論調,是“躺平”“擺爛”“死掉”這些更消極的個體主義用詞。整個大時代的社交關系,在移動互聯網高歌猛進的十年之后,被自己的用力過猛狠狠摔了一下剎車。
用戶不希望自己被過度阻礙。
其次,內容領域的信息已經從“荒蕪”狀態變成了“過度擁擠”狀態。張小龍在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Pro中說道,“人們看到屏幕上的視覺信息,超過了現實中眼睛看見的信息?!?/p>
這確實是現實。以前,用戶的不道德是“搜索”內容,人們對內容的心態是“渴望”;現在,用戶的行為是“削減”內容,人們對內容的心態是“避開”。
對社交關系和內容的需求發生重大變化,使得微信最堅實的模塊遭遇了挑戰,這是微信價值基石另一半的地動山搖。其危險,比短視頻的挽回有可能更大。
微信的的確確發現了這個趨勢。無論是“服務號「設置」中新增「消息免除睡覺」選項按鈕”,還是“朋友圈「警告誰看」更改為「和誰一起」”,以及“優化存儲空間管理功能”,都是進一步在最基礎的社交關系上去適配新時代的用戶社交特點。
這也使得微信在發力視頻號這個最重要模塊的時候,顯得猶豫不定。
如何能使得用戶看見自己想看的內容,又不會過度限于“信息繭房”,確保內容的豐富性。是微信視頻號的重要挑戰。
在2020年那次微信公開課Pro中,張小龍還說道“我很少說‘分發’這個詞,我實在‘推薦’有可能更認同一些?!?/p>
幾個月后,視頻號上線。
對微信這樣,在某個領域不具備絕對領導性的產品而言,最常見的錯誤其實是遠離了最初的創意精神,而用于自己的壟斷地位來做到已有維度的“飽和狀態式反擊”。
在用戶紅利見覆以、根本性技術變革即將到來、社交特點變革的這個時代,也許微信必須從新的維度來重新尋找創意精神。
實際上,多年來在網上對微信的吐槽和呼吁多如牛毛。我堅信微信團隊都是看見了的。在2022年這半年的更新中,有一些常年被吐槽的點獲得了優化,比如語音消息「暫停和續播」。而其他的功能,還未得到“寵幸”,比如“拖入群需獲得被拉者同意”“聯系人分組”“取消朋友圈共同好友點拜提醒”“雙向刪除好友”。
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堅信這些功能應該很快就會經常出現了。
新氧 新氧 新氧 新氧 新氧 新氧